下载中心
中文
CN EN
在线咨询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IDEE 2025) 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与城市韧性提升论坛

  • 公司新闻
  • 2025-09-21

9月19日,在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IDEE 2025)核心环节,由奥特迅与香港理工大学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防火研究所”)联合主办的“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与城市韧性提升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0X0A9129


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高校院士、科研院校教授以及能源行业领导和专家,吸引了来自深圳市工商联、深圳市发改委、深圳供电局、深圳电力行业协会、深圳能源、深圳罗湖区发改委、深圳地铁、深圳龙华区供电局和多家金融机构等嘉宾的高度关注。现场群英荟萃,氛围热烈。


0X0A8628


亮点1:重磅发布全钒液流电池用户侧新路径

当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但这类长时大储在城市用户侧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初期。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IEEE电力与能源分会候任主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系系主任钟志勇院士在论坛上发布了题为“未来电力系统需求侧转型:全钒液流电池的角色”的重磅研究成果,强调在用户侧推进长时大储的建设是盘活闲置的电网资源、提高电网智能化和灵活性的关键,并系统阐述了全钒液流技术向城市用户侧渗透的可行性路径。


0X0A8876


钟志勇院士强调全钒液流电池是电网级储能的“优选技术之一”,相比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在安全性、灵活性、长寿命、无衰减及可回收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适合发电侧、输电侧、用户侧的大容量、长时程储能场景。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背景下,该研究提出了“【城市用户侧全钒液流电池+输电网】协同规划”的方案,并基于一个包含五省市的输电网络算例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

在电网规划方面,该方案可显著减少新建输电线路的需求,即便计入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的投资,仍使电力走廊的扩建总成本下降17%;在电网运行成本方面,该方案完全消除了高发电渗透率的新型电网中因源荷波动加剧导致的潜在停电风险,并将可再生能源的浪费成本降低了近40%。

钟志勇院士表示,在城市用户侧规划建设长时大储,通过使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来应对峰值需求,避免了仅仅为了在“高峰时段”使用几个小时而建设超大型电网的巨额成本,还通过防止负荷高需求期间出现停电并储存原本可能被浪费的剩余可再生能源而大幅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研究结论表明其远优于单独扩建输配电网,是平衡电网建设经济性与运行可靠性的最佳策略,为未来城市建设“电仓/电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亮点2:群贤毕至,共探能源转型新路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魁北克大学电机工程系安布里什・钱德拉教授就《加拿大电网现状与微电网项目》展开分享,通过风能、光伏与储能结合的实例,阐述了如何降低柴油依赖、提升能源自主性。他还介绍了氢能耦合、离网太阳能农场及智能电力管理平台等科研进展,为加拿大构建低碳可靠电力系统提供了实施路径。


0X0A90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技术总监陈晰博士发布了《光明电力大模型的研发建设与应用实践》主题演讲,系统呈现了电力大模型的研发逻辑、技术突破与落地成效,凸显了其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0X0A9081


墨尔本大学电力系统学系讲座教授、曼彻斯特大学智能电网学系皮耶尔路易吉・曼卡雷拉教授围绕《虚拟发电厂、能源社区和微电网:解锁分布式能源系统》探讨了住宅、建筑等领域如何通过灵活负荷成为“虚拟电池”,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用户行为学习与需求响应优化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虚拟电厂在聚合分布式能源与社区电池方面的多元市场协同机制。


0X0A9251


中国建研院防火研究所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汪茂海博士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能源电力防火安全技术》,重点介绍了与奥特迅、香港理工大学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动力电池运行安全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奥特迅集约式充电网十年运营数据,可实现“边充边检”,仅凭10分钟充电数据即可达到96%以上的故障诊断准确率。


0X0A9340


奥特迅副总裁麦炜杰博士发表了《安全、高效的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网》主题演讲,系统介绍了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网的理念及布局成果,充分展示其安全性、高效性和集约性,还介绍了奥特迅建设的广东省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置换柴油发电机示范项目。


0X0A9471


钟志勇院士的研究团队与奥特迅将继续运用深度学习、专家知识、数字孪生等数模结合的前沿技术赋能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状态感知,运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控制算法赋能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能量调度、电解液流量控制以及电堆温度管理等,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这些技术突破使全钒液流储能在用户侧的商业化及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


亮点3:真知灼见,凝聚行业共识

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网运行带来全新挑战。据国家能源局《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占全球40%以上,但要支撑全局脱碳目标,仍需部署约46太瓦时的储能容量,尤其长时储能存在显著缺口。另外,现有电网容量利用率普遍偏低,年均闲置超过50%,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在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如果未来城市有一个‘电库/电仓’可以把整个城市5-10%的年用电量提前储存起来,对电网和城市会有什么影响”创新议题展开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能源转型需实现电动车、充电、储能、太阳能的有机协同,并充分肯定全钒液流电池在循环寿命(超20000次)、使用年限(超20年)、本质安全及容量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认定其为长时储能的理想技术路线,是盘活闲置资产、减少电网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提供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0X0A9536


本次论坛不仅是奥特迅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企业与科研机构、国际专家协同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平台,也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的关键转折。


作为能源转型的深度参与者,奥特迅将持续以 “技术创新 + 产学研协同” 为核心,推动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及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与 AI、大数据和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新型电力系统 “深圳方案”,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贡献 “中国智慧”。


0X0A9605



推荐相关新闻